发布日期:2025-03-06 16:28 点击次数:80
对于许多学生和家长来说,开学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适应。其中,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传染病的困扰。新学期伊始,学生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校园,人员密集,流动性大,这为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温床。为了保障同学们的身体健康,确保校园环境的安全稳定,请收下这份《开学防疫通关攻略》让我们一起闯关,别让传染病给开学堵上添堵。
第一关流感、感冒大找茬
如果你鼻塞、打喷嚏、咳嗽、发热,你能初步判断出自己是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吗?其实要分清普通感冒和流感很简单,他们在病因、发病季节、症状、传播能力、并发症风险和治疗措施等方面均有不同。
为了方便大家记忆,我们给大家准备了一个顺口溜,能够正确地初步识别流感,就能尽早地进行针对性的治疗,避免病情加重。
流感来势快又猛,高烧乏力症状重
全身酸痛没精神,咳嗽流涕不太凶
感冒症状慢慢来,鼻塞流涕打喷嚏
发热不高嗓子疼,一周左右能自愈
第二关止吐止泻
相信大家都知道呕吐、腹泻的滋味,那是相当的不好受,还有一种肠道病毒,它能让人剧烈呕吐、频繁腹泻,它就是诺如病毒,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原体,具有高度传染性,尤其在冬季存活率较高,常被称为“冬季呕吐病”。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。诺如病毒感染性强,传播速度快,尤其在学校的食堂、宿舍等场所,容易引发聚集性疫情。
那么在平时的工作、学习生活中,我们就要格外注意饮食与卫生,可不能因为一时大意就让自己上吐下泻。
第三关“痘痘”大战
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。感染后会出现发热、皮疹等症状。水痘传染性极强,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,一旦出现病例,容易在班级或学校内传播。
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。感染后会出现发热、皮疹等症状。水痘传染性极强,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,一旦出现病例,容易在班级或学校内传播。
水痘的皮疹通常先出现在头部、躯干,然后蔓延至四肢,呈向心性分布。皮疹会分批出现,包括斑疹、丘疹、疱疹和痂皮,瘙痒明显,如果得了水痘,需要居家隔离至所有皮疹结痂,期间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,做好消毒通风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避免搔抓疱疹。水痘痊愈后,患者可获得终身免疫,但病毒可能潜伏在体内,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引发带状疱疹。
不管是水痘,还是带状疱疹,整个病程中都是很不舒服的,所以大家要及时接种疫苗,提早预防。
第四关拒绝“烧脑”
冬春季节高发的传染病不只是流感,还有一种比流感更严重的传染病也在这个时候出现,如不提前预防,发病后病程进展更快、病死率更高,有幸存活下来的一部分人还会留有后遗症,这种传染病就是流脑。
流行性脑脊髓膜炎(简称流脑)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,患流脑后,病人主要症状为突起发热、剧烈头痛、喷射状呕吐、皮肤瘀斑、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,少数患者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如同败血症。若为暴发型病例起病急骤,病情变化迅速,病势严重,可出现紫癜、休克等。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,即便给予适宜的治疗,病死率仍可高达10%以上。
患流脑后,最主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——脑膜炎,很“烧脑”,而流脑也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传染病,所以我们要像预防流感一样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,对于流脑来说最有效的预防措施还是接种流脑疫苗。
对于呼吸道传播的疾病,预防措施都是类似的,但是流脑的症状较重,所以一定要提早接种疫苗。
第五关保卫手、足、口
手足口病(HFMD)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常见于儿童,尤其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。主要症状包括发热,手、足、口腔及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。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,学校内的玩具、餐具等物品容易成为传播媒介。
各位家长需关注自己的孩子出现手足口病典型症状,如果发现,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,要积极控制高热,同时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。孩子如出现持续高热、神经系统异常、呼吸异常、循环功能障碍、中度或重度脱水等情况,即可能发展为重症,一定要立即就医。
对于小朋友经常玩的玩具和经常使用的餐具,家长们要格外注意哦~
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,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,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,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。学校、家庭和个人要密切配合,共同筑牢传染病防控防线,守护同学们的身体健康,让孩子们在健康、安全的环境中快乐学习、茁壮成长!